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出口管制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4:03:09  浏览:916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出口管制条例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出口管制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2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出口管制条例》已经1997年8月1日国务院第6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总理李鹏

  1997年9月10日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核出口的管制,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核出口,是指本条例附件《核出口管制清单》(以下简称《管制清单》)所列的核材料、核
设备和反应堆用非核材料等物项及其相关技术的贸易性出口及对外赠送、展览、科技合作和援助。

  第三条国家对核出口实行严格管制,严格履行所承担的不扩散核武器的国际义务。

  国家不主张、不鼓励、不从事核武器扩散,不帮助他国发展核武器。核出口仅用于和平目的并接受国际原子能
机构的保障监督,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接受方不得向第三国转让。国家禁止向未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的核
设施提供帮助,不对其进行核出口和进行人员、技术交流与合作。

  第四条核出口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条核出口审查、许可,应当遵循下列准则:

  (一)接受方政府保证不将中国供应的核材料、核设备或者反应堆用非核材料以及通过其使用而生产的特种可
裂变材料用于任何核爆炸目的;

  (二)接受方政府保证对中国供应的核材料以及通过其使用而生产的特种可裂变材料采取适当的实物保护措施


  (三)接受方政府同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缔结生效的保障监督协定,并承诺将中国供应的核材料、核设备或者
反应堆用非核材料以及通过其使用而生产的特种可裂变材料纳入保障监督协定,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

  (四)接受方保证,未经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事先书面同意,不向第三方再转让中国所供应的核材料、核设备
或者反应堆用非核材料及其相关技术;经事先同意进行再转让的,接受再转让的第三方应当承担相当于由中国直接
供应所承担的义务。

  第六条核出口由国务院指定的单位专营,任何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经营。

  第七条出口《管制清单》所列物项及其相关技术,应当向国家原子能机构提出申请,填写核出口申请表并提交
下列文件:

  (一)申请人从事核出口的专营资格证明;

  (二)申请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经营管理人以及经办人的身份证明;

  (三)合同或者协议的副本;

  (四)核材料或者反应堆用非核材料分析报告单;

  (五)最终用户证明;

  (六)接受方依照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提供的保证证明;

  (七)审查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八条申请人应当如实填写核出口申请表。

  核出口申请表由国家原子能机构统一印制。

  第九条核出口申请表上填报的事项发生变化的,申请人应当及时提出修正,或者重新提出出口申请。

  申请人中止核出口时,应当及时撤回核出口申请。

  第十条国家原子能机构应当自收到核出口申请表及本条例第七条所列文件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
,并通知申请人;经审查同意的,应当区分情况,依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出口核材料的,转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复审;

  (二)出口核设备或者反应堆用非核材料及其相关技术的,转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复审或者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会同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复审。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应当自收到国家原子能机构转送的核出口申请表和本条例第七条所列文件及审查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复审意见,并通知申请人。

  国家原子能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查或者复审期限的
,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但是应当通知申请人。

  第十一条对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外交政策有重要影响的核出口,国家原子能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
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审查或者复审时,应当会商外交部;必要时,应当报国务院审批。

  报国务院审批的,不受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时限的限制。

  第十二条核出口申请依照本条例规定经复审或者审批同意的,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颁发核出口许可证。

  第十三条核出口许可证持有人改变原申请出口的物项及其相关技术的,应当交回原许可证,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申请、领取核出口许可证。

  第十四条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颁发核出口许可证后,应当书面通知国家原子能机构。

  第十五条核出口专营单位进行核出口时,应当向海关出具核出口许可证,依照海关法的规定办理海关手续,并接受海关监管。

  第十六条接受方或其政府违反其依照本条例第五条规定作出的保证,或者出现核扩散危险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有权作出中止出口有关物项或者相关技术的决定,并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书面通知海关
执行。

  第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出口核材料、核设备、反应堆用非核材料及其相关技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海关法、对外贸易法的规定处罚。

  第十八条伪造、变造、买卖核出口许可证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国家核出口管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
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国家原子能机构可以会同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外交部、海关总署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管制清单》进行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本条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二十二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核出口管制清单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荆州市劳动模范评选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政府


荆州市劳动模范评选管理暂行办法

荆州市人民政府令第84号


《荆州市劳动模范评选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0年11月11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代理市长 李建明

二○一○年十二月七日

荆州市劳动模范评选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劳动模范管理,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先进模范作用,激发全市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湖北省劳动模范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荆州市劳动模范,是指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含荆州开发区管委会,下同)和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市直单位)推荐申报,由荆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命名表彰的劳动模范。

第三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要加强对劳动模范的培养、宣传和管理工作,维护劳动模范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在推进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模范作用。

第二章 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

第四条 市劳动模范从下列人员中评选:

(一)企业职工(含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在本市境内投资企业中的内地职工;本市境内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的中方职工);

(二)农民(含进城务工人员);

(三)事业单位职工;

(四)国家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科级(含科级)工作人员,有特殊贡献的县(处)级干部;

(五)其他社会各阶层人员。

第五条 市劳动模范应具备下列条件: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岗位,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奉献,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在企业发展生产,深化改革,改善经营管理,开展劳动竞赛,提出合理化建议、发明创造、技术改革、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安全生产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二)在国家、省和市重点工程建设或完成重大科研项目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三)在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四)在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成效显著,并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的先进人物;

(五)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六)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增进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七)在控制人口、改善环境、保护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八)在其他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第六条 市劳动模范可优先从市“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获得者以及受到市级(或相当级别)综合表彰人员中评选产生。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荆州市劳动模范。

对作出重大贡献、事迹特别突出的优秀人员,可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推荐申报程序,即时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授予市劳动模范称号。

对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进步而牺牲和殉职的人员,可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申报追授市劳动模范称号。

第八条 市劳动模范的评选推荐工作,坚持实事求是、面向基层、面向第一线、面向经济社会各条战线和社会各个阶层的原则,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群众公认的要求,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办法进行评选。

第九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市直单位采取等额推荐与自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劳动模范。

被推荐的市劳动模范人选,必须经本人所在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居民(代表)大会或本人所在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得到群众公认,并在一定范围公示,经所在单位党组织、行政审核同意后,方可推荐上报。

被推荐人选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党政机关(含人民团体)领导干部的,必须经有关部门签署意见。

凡违反国家政策、法规,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严重职业危害,拖欠职工工资,欠缴职工各项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其负责人不能参加评选。

第十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直各单位拟推荐的市劳动模范人选必须分别经其所在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审核同意后上报。

第十一条 被推荐为市劳动模范候选人的,要在荆州市主要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并按规定程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 劳动模范的奖励和待遇

第十二条 对命名表彰的市劳动模范,实行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由市人民政府授予“荆州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颁发奖章和证书,并一次性发给一定数额的奖金。

第十三条 加强对劳动模范的培养,积极推荐选送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尤其应当优先推荐在生产一线、技术岗位工作并具备有关条件的劳动模范参加党校培训或接受高等教育。

第十四条 对因工资收入偏低或患重大疾病、遭遇意外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市劳动模范进行补助。

第十五条 有计划地组织劳动模范疗(休)养、考察,优先安排在关键岗位、关键工种和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的一线职工劳动模范参加疗(休)养,参加活动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第十六条 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因企业破产、停产而下岗的劳动模范优先提供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再就业培训等服务,优先为他们提供由政府出资的公益性工作岗位。

第十七条 企业要积极为劳动模范提供工作岗位。改制后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录用原企业的劳动模范,并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

第十八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劳动模范,尤其是离退休的劳动模范进行走访慰问,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第四章 劳动模范的日常管理

第十九条 劳动模范管理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各级工会负责。各级工会可设专门机构或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劳动模范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成立荆州市劳动模范评选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此项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相关领导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全国、省劳动模范的推荐上报工作以及市劳动模范评选表彰的组织工作;

(二)组织市级以上劳动模范有关情况的调研,参与劳动模范管理工作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负责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的信访接待和日常管理工作;

(四)发挥市劳动模范协会的作用,组织劳动模范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劳动模范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为推进荆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五)依法维护劳动模范的合法权益,对歧视、压制、打击报复劳动模范的行为,进行批评和制止,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一条 市劳动模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荣誉称号:

(一)伪造先进事迹,骗取荣誉的;

(二)因触犯刑律,受到刑事处分的;

(三)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或留用察看处分的;

(四)道德品质败坏,腐化堕落或有其他严重违法乱纪行为,在群众中和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

(五)非法离境的;

(六)应予取消荣誉称号的其他情形。

取消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必须依照劳动模范评选审批程序,由原申报单位逐级上报,并经授予其荣誉称号的机关审查批准。被撤销荣誉称号的,要收回其奖章、证书,取消其相应待遇。

第二十二条 建立市劳动模范重要情况报告制度。凡涉及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工作单位变动、晋升、辞职、下岗、离退休、亡故和违法、违纪等,市劳动模范所在单位(组织)必须逐级上报市劳动模范评选管理领导小组备案。

第二十三条 市劳动模范奖金、市劳动模范困难补助金和市劳动模范表彰及日常管理经费等由市财政列支,定额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总工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有效期3年,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宿迁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暂行办法

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


宿政办发〔2003〕116号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宿迁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O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宿迁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以下简称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推动全市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坚持学术水平与应用价值并重以及遵循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自然科学研究,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繁荣科技事业,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第三条 宿迁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为市级奖,自2003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

第二章 组 织

  第四条 成立宿迁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评委会)。市评委会由全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界的专家、学者组成。人数在30人左右。市评委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
  第五条 市评委会的职责:
  (一) 制定评选奖励实施细则;
  (二) 批准成立专业评审组;
  (三) 审议专业组评审意见;
  (四) 评定获奖论文和获奖等级;
  (五) 公布获奖结果;
  (六) 决定其它有关事项。
  第六条 市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科协,承担评审的日常事务工作。
  第七条 市评委会按学科、专业成立评审组,评审组由5名以上人员组成。评审组设组长、副组长1—2人,专业评审组组长一般应由未在该组申报论文的评委担任。

第三章 申 报

  第八条 凡在宿迁地区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的自然科学和交叉学科学术论文均可申报;与外市人员合作的论文,我市作者必须是第一作者,方可参加评奖。
  第九条 不属于自然科学及交叉学科的论文不能申报,技术工作总结、毕业论文、专业著作、试验报告、编导以及科普文章、资料汇编、考察报告等也不属于论文评选范畴。
  第十条 已获得市级以上奖的论文,不参加评审。
  第十一条 申报论文必须曾在国家出版管理部门批准的刊物上发表,或国外(境外)相应刊物上发表。不宜公开发表的调研报告、咨询建议、对策研究,在市级以上内部刊物上登载的也可以申报。
  第十二条 每评奖年份的9月前发出论文征集通知,受理时间一般为3个月。
  第十三条 参评论文的发表时间,一般应在该次评审年限范围的第一年1月1日至次年12月31日。首届评选时限可放宽至1997年1月。
  第十四条 个人申报参评必须由作者本人填写《论文评审表》,经所在单位或团体盖章,提供论文及有关资料,交纳评审费。
  第十五条 选送论文需用中文撰写,如原论文为外文,需先译为中文摘要方可参评。
  第十六条 一篇论文只能递交一个单位初评,不能多处或多次选评,由单位提供初评意见后统一送市里参评。
  第十七条 凡符合申报条件者,其申报权利不受干涉,申报数量不受限制。


第四章 评 选

  第十八条 评审工作按学会评审组(初评)、专业评审组和市评委会(终评)三级进行,所有申报论文均需逐级参加评审。
  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采用等级奖制,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项数额由评委会根据申报情况及历次获奖情况研究确定。各等级评定的具体标准由市评委会制定。
获奖论文应有独到的学术见解,有理论性探讨,有创新论述,有应用价值,要特别重视已被采用并对宿迁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显著经济效益的论文。
  第十九条 市评委会办公室对申报论文按各专业进行分组配比后送交专业评审组。
  第二十条 各专业评审组对选送论文进行认真审阅,评出三等奖提名论文,并从中推荐特、一、二等奖候选论文,候选论文按水平高低列出顺序。
  第二十一条 市评委会根据专业评审组推荐,对提名论文进行复评,评定等级需得到评委会半数以上认定方为有效。
  在坚持评审标准的前提下,要兼顾理、工、农、医、交叉学科的论文分布。
  第二十二条 对同一作者的多篇论文,一般每位作者只可获奖一项,两人及两人以上合作的论文可适当增加项数。


第五章 奖 励

  第二十三条 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励采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
  第二十四条 以市政府名义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奖金。
  第二十五条 获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情况,作为作者在考核、使用、晋升和评定职称时的依据。

第六章 纪 律

  第二十六条 凡申报人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而获奖的,由市评委会撤销其奖励,退回证书和奖金并通知其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第二十七条 获奖论文因知识产权引起纠纷的,由获奖者承担责任。
  第二十八条 市评委会全体成员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评审委员会制定的评审纪律和工作要求,认真执行评审标准,团结协作,秉公尽职,按时完成评审工作。
  第二十九条 评审人员如有徇私舞弊行为,一经发现立即撤销其评审资格。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暂行办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